潮汕书画艺术第一门户网站
   
  首页  |  新闻快讯 |  艺术纷谈  |  翰墨飘香  |  丹青遗韵  |  妙造天工  |  潮起潮落  |  在线展厅  |  竞买预展  |  竞买结果  |  成交指数  |  艺术家   
    |  电子杂志  |  艺术书店  |  公告栏  |  鸣谢台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我要付款
翰墨飘香 /
  高湃丹:清莲入心 妙谛自得(李惠文)
  李惠文:用画笔写下那一段乡愁
  彭妙艳:灵已成就 志宜更高
  彭妙艳:美哉,杨如及的新岭南画
  彭妙艳:炳山河大美 昭人性真善
丹青遗韵 /
  在严谨结构中 展现艺术活力
  寻求创新转型 拓宽玉雕之路
  林伟森:兄弟齐心成就玉雕梦
  清宫旧藏文房盛水用具
  匠心独运 妙琢翡翠
  用心雕琢意境之美
妙造天工 /
  心如团团月 开阖半盈亏
  方寸扇面走俏
  传说之误
  我只会画这东西
  揭阳名士郑之栋与其书法
潮起潮落 /
  茶具收藏市场价格一路走高
  猴票背后的收藏谜团
  “疯狂的猴票”36年后重演
  通会之际 人书俱老
  行业资讯
艺术纷谈 /
  彭妙艳:灵已成就 志宜更高
  彭妙艳:美哉,杨如及的新岭南画
  彭妙艳:炳山河大美 昭人性真善
  彭妙艳:为林恺书法点赞
  彭妙艳:仰望胡校的书画境界
[ 收藏意趣 ]    通会之际 人书俱老
——曾习经晚年的书学成就及其精品四条屏
作者:陈琳藩
您是第 300 个觉得很赞的吗? 我要发言!

    曾习经的出身是光绪十六年的进士。众所周知,凡是要通向科举之门,一手“方正、光沼、乌黑、大小一律”的馆阁体书法是必不可少的。考取功名之后,曾习经便捐弃了馆阁体的书写方法。舍帖就碑,又旁及对旁通艺术门类的研究。在渗合多方面的艺术素养之后,曾公的书写既保存了馆阁体的规整,又阐扬了清民名士不苟且的书写风范。
    曾习经有大量的作品散落民间,可是百年沧桑,早已是凤毛麟角,时人偶有所得无不视如拱璧。近日,小得斋主在坊间访得曾公于“壬戌”(即1922年)应“浩川仁兄之属”所作的四条屏行书作品。每纸3行,每行11至14字不等。这是一件曾公晚年的代表性作品,时其已56岁,距离去世只有4年。这时,他已经蛰居十余年,且在扬漕的投资经营早告失败,穷寓京师,基本以典质旧藏度日,或者还会偶尔鬻字。时穷境困之况,曾公仍抱节以终,力辞新朝所请,其处世治学已臻通达之境,故而作书能秉笔直行,点画率意,不计工拙;谋篇有度,避让如阵,似宾朋杂坐,顾盼生姿;整体已经达到生拙而老到、放纵而俊逸的艺术境界。究其神气,则似显得高傲落寞,这或者与其况遇不无关系。这件作品铃印出以蓝色,这说明其时曾公正在居丧期间,查《曾习经先生年谱》:是年“八月,先生四弟秉经卒,时年五十一岁”。按理曾氏应该回揭阳治丧,但是年谱中却没有他回到揭阳的只字表述,究竟是囿制于什么原因,现在已不得而知,但是他的心情却从字里行间中传达出来了。还有,此印曰“刚庵”,系《蛰庵诗存》书末所铃之印,可见曾公晚年对此印的钟爱,这正表达了他“无欲则刚”的处世之道,也可以印证其穷通的晚景。
    此外,还可以从很细微处着眼,来品味曾公书学的功力,如第二屏“王”字、“午”字的横划收笔,略似于隶书,这得益于其碑学的功底;又如第一屏的“年”字、第二屏的“午”、第三屏的“碑”字、第四屏的“中”字的竖划的行笔略显快速,而极为到位,且每字各显其态,这是其无意于变化而自在变化的特有效果。如是等等,不一而足。这件作品,无论从宏观,还是微观的角度,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,同时又能融会贯通,各显其妙,非宿手必不能至。这也就是书谱所云的“通会之际,人书俱老”的真义了。

 
关闭窗口】· 【打印
浏览量:3517
推荐阅读:
  ·“生活家”的笔墨怀情   2014-1-29
暂无发言信息
 
发言者:  验证码  
我的发言:
 
加盟商家
•南方印象艺品馆 •德艺斋画廊 •云庐 •中原墨韵堂书画院 •深圳收藏 •鼎业文化 •深圳市东汉书画院
广雅艺术 

备案编号:  地址:广东省揭阳市环市北路以南万景豪园东侧作家书城六楼

电话:0663-8619387 18924441038  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  QQ:2854665652

  传真:0663-8611039  邮编:522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