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画论有“疏可跑马,密不透风”之说,是指在构图中要主次分明,在疏密聚散的强烈对比中显出气韵和精神。郑教智先生的梅花作品在紧密有致的构图中呈现出一种挺拔、雄健的精神风貌。
他的梅花作品,主体部位的梅枝用墨最浓,梅花色彩也最浓、比例最大,点梅和勾花须相对而言比较庄重。他的红梅一般不用大红,而用胭脂、曙红和朱磦设色。这样的设色显得庄重、深沉、有分量。白梅则先用或浓或淡的线条勾出花瓣轮廓,再勾花须。着色时,笔调白粉,笔尖蘸少许淡汁绿,以花芯为圆心,依圆心着染;花须则用朱磦调藤黄,简单勾画。其白梅显得清幽、淡雅,隐约中,似乎令人闻到了缕缕清香。梅花相当密集,层次感特别强。前中有后,后中有前,前景、中景、后景互为表里,层次分明,相得益彰。 在向主体集结的过程中,郑教智认为,梅与人一样,要相依、相伴、相随,这样才有情(即顾盼有情)。如果相逆而生,则无情(不符合观众的审美期望)。他画的梅主干屈曲多姿,苍劲有力。艺术理论有“欲左先右,欲上先下”之说,郑教智的行枝出干也大多不离此法,且常有屈曲回环的姿态。比如,从画面的右下角出干,经过一番迂回生长之后,主体部分又落在右下角上方,形成环形空间分割。梅干采用勾、皴画法而少用擦法,干湿浓淡总相宜,明暗对比强烈,颇具质感和风骨。郑教智画梅还有很多出彩的地方。有时,出其不意地在后景中画一梅枝横穿而过,贯穿画面始末,若隐若现,有以虚衬实、统一画面的效果;有时,次要部位显得单调呆板,缺少变化,就用一两朵稍浓一些的花作提醒;有时,在梅树下方靠近主干处显得空旷,就用淡花青调淡墨随意点染几笔,表示梅树下方远处的景物(如草地),起到点缀的作用。淡淡的花青在整个画面热情、浓烈的气氛中显得分外沉静和幽深,对意境的营造起到了一定的烘托作用。另外,他作品的题款相当紧密,似有密不透风之感。远观黑压压一团,近看,才发现字有大小,排列参差,灵活多变,颇具特色。 郑教智作画敢于密集,其梅花作品浓而不艳,密而不塞,气韵生动,精神挺拔,独树一帜。
转载自《揭阳日报》2014.2.15
备案编号: 地址:广东省揭阳市环市北路以南万景豪园东侧作家书城六楼
电话:0663-8619387 18924441038 E-mail:[email protected] QQ:2854665652
传真:0663-8611039 邮编:522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