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瓜和尚“笔墨当随时代”这句话,人们用得多了,其深刻的实质性意义似乎已有被冲淡的危险,不再那么振聋发聩了。但是,观赏了画家邢树安的作品后,我觉得,这句话还是应该认真借来一用,因为邢画的笔墨,突出的一点就是没有陈陈相因的拘谨和柔弱,而是有着一种纵逸奔放的时代风貌和神采,迥然稍异于前人和他人。 如墨竹。据说唐宋时的墨竹还是比较写实的,经过元明,清初的石涛在生宣上画墨竹,才有了较多写意的成分。至清末,蒲华和吴昌硕的墨竹,始具大写意的风貌。而邢树安的墨竹,也多采用大写意的手法。所画《风竹》、《晴竹》、《露竹》、《雨竹》,互不相同。风竹的竹叶在风中借势起舞,与竹竿的粗壮和不可摧折,形成对比,动态感很强。晴竹的竹叶和竹竿,在晴光里显出清朗和秀挺。露竹呈现的是秀润的神韵。雨竹的竹叶和竹竿,都有湿漉漉的感觉。这些不同自然条件下的竹姿神态,构成了和谐的生命乐章。邢树安的《金珠玉衣》和《露香》,也很值得欣赏。画中笔墨奔放的竹叶,淋漓满纸,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艺术个性。《金珠玉衣》中的竹叶,更有阳光洒落在晨露濡润了的竹叶上,折射出一片珠光宝气的视觉幻象,是妙手偶得的水墨效果。 而如果说,邢树安的墨竹现时已流行有“树安竹”之谓,那么,他的设色大写意牡丹,也是以同样的笔墨情韵张扬着放逸的风格。邢树安的设色牡丹,落笔朗健,或点或染,或用勾法,善于变化,花瓣皆自然舒展,多姿多态;花色的浓淡,每每有笔不到而意到的意趣;花蕊的周遭,又常用浓墨加以点染,以强调和突出花朵的暗部,丰富花朵的颜色调子,展示了一种大胆而独特的表现手法。枝干和花叶,也都用笔老辣,使雍容华贵的牡丹,增添了野性的美。熟悉邢树安的人都说,邢树安作画,总是充满激情,有着兴奋的状态,落笔如惊风骤雨,痛快淋漓,极具感染力。我以为这是画家的性情使然。恽南田说:“笔墨本无情,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。”说明绘画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,最重要的是情感的投入。很难想象,一个不能付出真情实感的画家,他的作品有可能使观者得到审美的感动和愉悦。 邢树安不特所画墨竹和设色牡丹气韵拔俗,就花卉而言,他的兰石松梅等,也都画得刚迈奇崛,不落旧筌。如《挥春》中的古松,《五福临庭》中的古梅,皆如矫龙出世,姿致纵逸,笔墨雄肆,意象苍莽。但不能不注意到的是,邢树安并非一味地强逞笔墨,他也常以婀娜与刚健互辅,或以婉约应沉雄,使画面在多样统一中,构成刚柔相映的诗情画意。如《兰岭清晖》、《兰松辉映》,画中不论在兰石之间还是在松兰之间,都是这种富于艺术意味的表现。邢树安以兰花为主调配以山石和潺湲的流泉,因而颇类山水小景的作品,如《石洁兰芳》、《万壑清风》等,也远非俗韵可比,而有着清隽雅逸的情趣,显示了他的多所变化的艺术风神。需要指出的还有邢树安的画面构图。在我看来,大凡画面的构图,即谢赫在“六法”中的所谓“经营位置”,不仅在绘画中是重要的关键之一,它同时也是画家的积学和艺术素养,以及精神层次的集中反映。邢树安的画面构图,常出人意表。如所画牡丹,有的曲干虬枝,由下向上,充满动感,而画面上方的繁花与茂叶则浓郁得像是从天外开来一般,就不是司空见惯的图式。有的作品是嶙峋的山石从画面的正中兀冒了出来,又给人出奇制胜的视角冲击。有的是大面积的石壁占去了画面的大半幅,石壁上下开满了多颜色的野菊花,充盈的布局构成了隽逸的意境。如此等等,也都是邢树安鲜明的艺术个性的表现。 邢树安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。已出版有《邢树安国画集》。作品多次入选省级美展并获奖。2005年《四时春色》在参加国家美协主办的第二届“菜乡情”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中获得优秀奖
备案编号: 地址:广东省揭阳市环市北路以南万景豪园东侧作家书城六楼
电话:0663-8619387 18924441038 E-mail:[email protected] QQ:2854665652
传真:0663-8611039 邮编:522000